找到相关内容4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政治智慧

    难免良莠不齐,这样一来,百姓会遭殃。释尊也会建议对方要用善心推行善法,不能只颅恣情纵欲。例如“法句譬喻经第四”里,释尊向一位暴君提议,必须遵行五事。否则,后果堪忧&hellip...

    刘欣如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664445.html
  • 转心向道—四共加行

    居士不得与配偶外之异性有染。亦不应非时(如斋戒日),非地(如佛堂),非处(如谷道)行淫;亦不应纵欲过度。情欲问题常是学佛者最大的困扰,金刚乘对欲望的看法,不是消极的压抑逃避,亦不视为洪水猛兽般,非斩断灭...

    洛本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766206.html
  • 佛法与现代人的“心病”

      佛法与现代人的“心病”   作者: 陈兵   佛法讲心身不二,“心恼故众生恼”,心理上的烦恼,能引起身心失调,导致疾病。《佛说医经》列举十种病因,其中忧愁、嗔恚二种为不良情绪,纯属心理原因,淫佚(纵欲)也与心理有关。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证明,过度的紧张、压抑、抑郁、悲痛、焦急、孤独、恐惧等心理反应,能通过对大脑神经系统的损害,导致神经衰弱、失眠、焦虑、癔病(歇斯底里)、恐怖症、强迫症、疑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374873.html
  • 佛教对人心的帮助

    及时行乐”的观念,用狂欢、纵欲、热闹来麻醉自己的感官和心灵,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是甚么,他们漠不关心,他们也不知道。   而佛教的人生观,严格说来,是既不属于悲观的,也不属于乐观的,我们称他做:“中...

    通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484778.html
  • 佛法以“医治众生心病”为己任

      佛法以“医治众生心病”为己任   陈兵   佛法讲“心身不二”、“心恼故众生恼”,心理上的烦恼,能引起身心失调,导致疾病。《佛说医经》列举十种病因,其中忧愁、瞋恚二种为不良情绪,纯属心理原因,纵欲也与心理有关。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证明,过度的紧张、压抑、抑郁、悲痛、焦急、孤独、恐惧等心理反应,能通过对大脑神经系统的损害,导致神经衰弱、失眠、焦虑、癔病(歇斯底里)、恐怖症、强迫症、疑...

    陈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3187456.html
  • 佛教并不主张贫穷

    反之,如果我们片面强调不空的一面,拼命地去积聚财富,这只能导致另一极端——纵欲主义。佛陀在《初转法轮经》中早就明确地指出,苦行和纵欲是两个极端,对正常的修持是十分有害的,我们应该抛弃。正确的修行方法是...

    净因

    |财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41953280.html
  • 论佛教的财富观

    片面强调不空的一面,拼命地去积聚财富,这只能导致另一极端——纵欲主义。佛陀在《初转法轮经》中早就明确地指出,苦行和纵欲是两个极端,对正常的修持是十分有害的,我们应该抛弃。正确的...

    释净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3148378.html
  • 八正道——中道

    佛陀忠告他的追随者行特中道,以避免极端的感官纵欲与极端的自我折磨。中道是一个正当的生活方式,此方式不倡导接受来自别人的命令。一个人修持中道,其道德行为的指引,并不是出自于对任何超自然代理者的恐惧,而是...程度有所差异。一个修行者首先必须发展的道德品性,即是给其他生命带来益处的言行。佛教徒可藉由誓守不杀生、不恶语、不偷盗、不纵欲及不导致心智错乱五种基本戒律,来发展道德品性。随著修道者道德品性的发展,其...

    达磨难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0753207.html
  • 佛法提纲

    为众说法。老人至曰:“宠召不敢不来报到,大家闲聊则可,说佛法当另请高明。”众固请。   老人曰:“非余吝惜老精神不肯说,实是不解说法;况佛法现成,用说作么?纵欲强说,争奈舌遍虚空,无从开口何!” ...三、非一、非多,遍虚空界觅个伴儿不可得,觅一物,乃至‘邻虚’亦不可得,‘十方真寂灭’可怜生,纵欲为奴亦不可得。试问,伊欲不独立可乎?斯则非伊求独立,是伊不得不独立也。故释尊诞生时,周行七步,一手指天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2654273.html
  • 佛教并不主张贫穷

    那么,这种空是偏空、顽空,未能真正理解空之真谛。其结果必然会使人们误以为佛教主张贫穷,终将导致极端——苦行。反之,如果我们片面强调不空的一面,拼命地去积聚财富,这只能导致另一极端——纵欲主义。佛陀在《初转法轮经》中早就明确地指出,苦行和纵欲是两个极端,对正常的修持是十分有害的,我们应该抛弃。正确的修行方法是中道——八正道。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空与不空之间的辨证关系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660400.html